镌刻劳动精神的丰碑:邯郸劳模文化广场——木铃游记之五

日期:2025-05-07  点击:71  属于:文化园地
    在邯郸市亚太世纪花园西侧,滏阳河与沁河交汇处,有一座意义非凡的广场——劳模文化广场。它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劳动精神的传承之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3年9月,这座由河北亚太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1500万元兴建的广场正式建成 。其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建成后便被全国总工会定为“全国劳模德育教育基地”,成为了传承劳模精神的重要场所。
 
    踏入劳模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入口处那座高大的铁人王进喜巨型雕塑。王进喜,这位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业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们在大庆油田艰苦奋斗。1959年,他在北京大街上看到公共汽车因缺油背着煤气包,内心深受触动,暗暗发誓要为国家多产石油。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开始,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展现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的雕像屹立于此,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激情的创业岁月,激励着每一个来到广场的人,让人们铭记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劳动精神。
 
    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高31.9米的劳模塔,同样引人注目。这座用特制红色耐火砖砌成的高塔,寓意深刻,象征着劳模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砖瓦,他们经过千锤百炼,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经得起各种磨练与考验 。塔身正面镌刻着“劳模文化广场”六个大字,庄重而醒目。劳模塔不仅是广场的视觉中心,更是劳动精神的象征,它高高耸立,时刻提醒着人们劳动的伟大与光荣。
 
    劳模塔正前方的溢水台,由三座巨型花岗岩台组成。石台上侧面设有《劳模光荣榜》,上面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2.2万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名字 。从每个石台中心汩汩溢出不息的水流,覆盖着这些名字缓缓淌下,这一设计别具匠心,意喻着劳模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如这水流一般,源源不断,滋润着整个社会 。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劳动故事。比如孟泰,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在鞍钢恢复生产期间,他带领工友们收集了上万个零件,建立了“孟泰仓库”,为鞍钢的修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时传祥,这位掏粪工人,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了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事迹和名字一起,被铭刻在这里,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连接溢水台和劳模塔的是叠水河,全长40余米,宽10米,宛如一幅长长的画卷 。它由两组喷泉和红色大理石带组成,中央部分镶刻有劳模们各具个人特征的手迹 。这些手迹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带着劳模们的温度和力量 。叠水河两边是印度红大理石铺就的红色条石带,上面铭刻着经筛选后的52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的光辉事迹 。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创新、拼搏,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它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企业和劳动者奋发向前。
 
    劳模文化广场建成后,不仅成为了传承劳模精神的德育基地,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地群众还组织了劳模激情广场合唱团,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合唱团成员们便会来到广场,载歌载舞 。他们排练了多种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多次参加市内大型活动并在各级舞蹈比赛中获奖 。在2012年,劳模激情广场合唱团被任命为邯郸市示范性群众合唱团 。在这里,人们在感受劳模精神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将劳动与生活紧密相连。
 
    劳模文化广场,以其独特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邯郸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它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铭记劳动模范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邯郸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奋斗中实现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一劳动节话劳模。木铃文集
关于我们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联系我们
0310-303392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李成书

手机:13001868780

邮件:654712688@QQ.com

地址:邯郸市人民路312号新时代商务大厦2403号

底部导航
邯郸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简称邯郸市翻译协会或邯郸译协,是经邯郸市行政审批局批复、核准、登记、备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最初成立于1984年,是邯郸市成立较早的社团组织;协会接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行政审批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挂靠在邯郸市社科联。